食品添加剂 = 健康杀手?这些真相任何一个人都该知道来源:bob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5-10-09 10:58:30
提到“食品添加剂”,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不健康”“要少吃”,甚至把它和“非法添加物”“非食品用化学物质”画上等号。但在现代食品制造业中,食品添加剂为“吃得好”“吃得方便”提供了关键支撑,早已不可或缺,我们每天吃的面包、酸奶、酱油等,几乎不能离开它的身影。下面,请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24)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制造业用加工助剂、营养强化剂也包括在内。
1.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2.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3.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工艺流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4.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5.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1.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2.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 3.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能力,改进其感官特性; 4.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三、食品添加剂的功能有哪些? 按照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加工、贮藏中所发挥的功能,一般将食品添加剂分为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食品用香料、食品制造业用加工助剂、其他等23大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一定按照有关规定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 食品添加剂常见的生产的基本工艺有:
(一)化学反应法:原料与原料之间通过一步或几步化学反应及相关处理得到食品添加剂,包括化学合成、化学分离等,如胭脂红、甲壳素;
(二)压榨法:通过压榨方式采集植物果皮中精油产品的一种生产方法,如柠檬油;
(三)蒸馏法:在95~100℃高温下,直接向植物或干燥后的植物通入水蒸气,使其中的芳香成分向水中扩散或溶解,并与水汽一同共沸馏出,经油水分离即可得到产品,如八角茴香油、薄荷油、肉桂油、玫瑰油;
(四)粉碎法:依照产品需求,选不一样设备,将原料粉碎及处理后得到产品,如瓜尔胶;
(五)提取法:利用固体物料中各组组分在某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异,选用对所需提取成分溶解度大的溶剂,将需要提取的成分溶解出来,再经分离纯化获得产品,如姜黄素;
(六)复配法: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通过恰当比例,按照一定的方式混合而获得产品,如复配食品添加剂、食品用香精、泡打粉;
(七)发酵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通过生物催化剂(微生物细胞或酶)将有机物质转化成产品,如酶制剂、谷氨酸钠、柠檬酸、乳酸;
(八)酶法:以酶作催化剂完成各类化学反应获得产品,如阿斯巴甜、异麦芽酮糖醇。
不一定。不含防腐剂的食品可能会更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如果保存不当,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比如肉毒杆菌中毒。合理合规使用防腐剂恰恰是为保障食品安全。
这是一个营销概念。现代食品制造业离不开食品添加剂。没有食品添加剂,货架上将看不到琳琅满目的食品,食品的保质期会大幅度缩短,口感、风味和外观也会大打折扣。规范使用经过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按照相关规定,“零添加”是指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不添加某种物质,其原料中也不应含有该种物质。
错误。食品添加剂有很多来自天然物质,如甜菊糖苷(来自甜叶菊叶)、红曲红(来自红曲米)等。无论是天然还是合成,只要通过安全评估并按规定使用,都是安全的。
中国的食品添加剂标准(GB 2760)与国际接轨,很严格。只要是从正规渠道购买的合格产品,按照上述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都符合法律和法规规定。
除了关注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我们应开阔视野,还要关注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污染、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可能的话,尽可能的避免长期、大量摄入同一种高度加工的食品,保持膳食多样化,是规避任何潜在风险(包括食品添加剂摄入过量)的最有效方法。
食品添加剂自诞生以来,为食品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最明显的示例就是世界食品损耗得以显著下降。 在食品世界里,除了食品中各种原辅料的分工协作,还有食品添加剂在忠实履行其独特职责,构建了食品安全与美味间的完美平衡。 食品添加剂不是洪水猛兽,不必听闻“食品添加剂”而色变,食品添加剂用好了,能让食品更安全、更好吃。滥用或非法添加,才值得警惕。
上一篇:公司介绍_天相投顾网